

10月18日,“律历同源——儒学背景下的天文、音乐与数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在大连市世纪留声音乐文化博物馆(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大连市世纪留声音乐文化博物馆(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联合主办,湖北省博物馆、编钟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礼乐文化传承创新的当代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课题组协办。

来自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院、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系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齐聚滨城,围绕“律历同源”核心主题,作为国内文博与跨学科领域“顶级对话”,本次会议覆盖文物保护、天文历法、音乐研究、数学史等核心领域,62家国内知名博物馆及高校齐聚大连,专家学者围绕“律历同源”展开跨学科、深层次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

会议期间,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张翔、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刘国梁、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管委会主任刘健等专家学者深度考察博物馆的馆藏体系、数字化展陈、社教研学、国际交流、未来规划等,对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以音乐为纽带连接历史与当下、国内与国际的创新探索,给予充分肯定与赞赏。
聚首滨城,共启文化研讨新程
10月18日上午9时,开幕式在博物馆三楼“大连之声梦工厂”正式举行,由上海音乐学院宣传部副部长、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肖阳主持。

上海音乐学院宣传部副部长、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肖阳
开幕式上,多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湖北省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等主办单位代表先后发言,均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礼乐文物保护、天文与音乐跨界研究等领域合作,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翔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管委会主任刘健

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馆长张敬轩
开幕式上,张敬轩介绍,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自2017年建馆至今,始终秉承“以文化复兴中华之路,用声音传递中国梦想”为初心使命为国家和城市的文
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繁荣拼搏奋进并已取得显著成果,此次盛会正是这一宗旨的实践延伸。张敬轩馆长指出: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作为中国非国有博物
馆中的先锋旗帜和国际文博领域的一颗明星,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推动国内博物馆与高校“走出国门、面向国际”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自强持续为
国家文化事业贡献力量的先锋舰队。”
多学科视角,解读“律历同源”深层价值
  在上海科技馆天文研究中心主任林清主持下,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温州大学高校的5位权威学者,从不同学科切入,解读
“律历同源”的文化意蕴与学术价值。发言后,嘉宾围绕内容进行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为后续分论坛奠定基础。
深耕细分领域,探索当代传承路径

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典章文物组副研究馆员刘国梁:《明代弘治年间宫廷斫琴研究》
10月18日下午,会议同步开设两个学术分会场,18位学者聚焦不同方向作发言,展开深入研讨。学术会议后,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召开,由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喻燕姣主持,完成四项核心议程。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圆圆代表秘书处汇报,既展现前期在乐器文物保护、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效,也明确后
续工作路径。
当晚,“律历同源・世纪留声”主题音乐会精彩上演。大连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演奏家团队与博物馆馆员携手演绎,以“天文-音乐-数学”为脉络,融合传统与现代音乐形式,用灵动旋律诠释“律历同源”的文化精髓,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对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给予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博物馆其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展陈设计、丰富的社教活动,让文物“活”起来,充分体现“以观众为
中心”的文博理念;而与俄罗斯等国文化机构的深度国际交流实践,更凸显了博物馆作为中外文明互鉴桥梁的重要价值,堪称非国有博物馆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主办方供图)
转载自 文旅中国
本期编辑:褚婉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