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闵乐沙龙”第四场活动“雅韵流芳的二胡咏叹——民族室内乐作品赏析”在有着百年历史的闵行区实验小学春城校区精彩上演。
本次活动由经典947与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扬琴演奏家梁媛共同策划,携手上海音乐学院“百合沁香”民族弦乐室内乐团及多位演奏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文化韵味、文化传承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音乐沙龙”。
二胡重奏《春天》
二胡:陈涵予 何沂珊 周皓轩 郭沁妍
活动以二胡重奏《春天》拉开序幕,欢快的旋律瞬间点燃现场氛围。随后,二胡重奏《迷胡调》展现了北方音乐的豪迈风格,而由王莉莉教授移植的唢呐作品《正月十五闹雪灯》和笛子作品《秦川抒怀》则通过二胡的独特音色,生动再现了东北节日的热闹与陕北戏曲的激扬。南方曲目《扬州小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柔情,南北风格的对比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二胡艺术的丰富表现力。
二胡重奏《迷胡调》
《正月十五闹雪灯》
二胡:何沂珊
《秦川抒怀》
二胡:陈涵予
二胡齐奏
《扬州小调》
上海音乐学院竹笛硕士潘天行的登场为活动增添了亮点。他不仅演绎了曲笛《三五七》和梆笛《喜相逢》的经典片段,更以一支骨笛演奏跨界作品《笛韵天籁》第一幕“逐宍”选段。
介绍南方曲笛和北方梆笛
骨笛独奏《笛韵天籁》选段
骨笛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音色空灵悠远,穿透力极强,在远古时期常被用于部落间的信息传递。现场的一位家长表示:“孩子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骨笛,被这种古老乐器的音色深深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活动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主持人虞莉娅和梁媛老师携各位演奏家们共同打造了“音乐盲盒”环节,以“演奏+讲解+互动”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了特别的体验。
邀请现场观众上台互动
上海音乐学院二胡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梁小轩展示了钢丝弦二胡与蚕丝弦二胡的音色差异。钢丝弦明亮铿锵,蚕丝弦柔和细腻,对比鲜明的演奏让观众直观体会到传统乐器的制作工艺与音色变化。
梁小轩演奏丝弦二胡
现场观众体验丝弦二胡
值得特别介绍的是,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琵琶演奏家褚婉吟带来仿清末凤尾首四相十三品琵琶 上海国立音专朱英用琴(上海大龢堂复制)。其音色古朴悠远,蚕丝弦特有的柔和共鸣与凤尾式琴首的独特构造相得益彰,演奏时泛音清透如珠落玉盘,低音区则浑厚深沉,完美保留了清末文人琵琶"清、微、淡、远"的审美特质。
与此同时,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民族乐团学员武逸格与褚老师合作,带来了新疆民歌改编的琵琶二重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褚婉吟介绍
仿清末凤尾首四相十三品琵琶上海国立音专朱英用琴(上海大龢堂复制)
褚婉吟演奏
仿清末凤尾首四相十三品琵琶上海国立音专朱英用琴(上海大龢堂复制)
琵琶二重奏
《送我一支玫瑰花》
音乐会中还有一首结合《江南春色》与《姑苏春晓》经典旋律的二胡重奏新编版曲目让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来自荷兰的上海音乐学院交换生娜娜的出色演奏惊艳全场,她分享说,自幼学习小提琴,源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四年前开始学习二胡,如今来到上海音乐学院深造,希望能更加真切地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提升二胡演奏技艺。
二胡演奏《江南春色》
《姑苏春晓》
现场采访上海音乐学院交换生
娜娜(荷兰籍)
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是经典二胡名曲《赛马》,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生、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民族乐团和闵行区实验小学蒙正学生民乐团的二胡乐手们共同演绎。
有观众说:“看到这么多学生一起合奏《赛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薪火相传的力量”。台上不同年龄段的乐手们默契配合,共同呈现出了一台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的表演。
“闵乐沙龙”第四期由中共闵行区委宣传部、闵行区教育局主办,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频率(FM94.7)、梅陇镇人民政府、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闵行区实验小学承办,以“艺术赋能空间,文化浸润生活”为理念,带观众领略了民族音乐的多元魅力,更通过互动与讲解,拉近了高雅艺术与大众的距离。
本场“闵乐沙龙”不仅让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少年手中的传承与创新,更欣喜地发现,它已跨越国界,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关注、喜爱,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接下来 “闵乐沙龙”将继续联动闵行区各地标场景,邀请职业演奏家、专业音乐院校教师以及在国内外大赛上斩获佳绩的优秀学生代表,带来多场小而美的高品质系列音乐活动,为广大市民架起一座传递文化创新、丰富城市生活的桥梁。
转自 经典947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辑:褚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