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讲堂-《碗碗腔月琴的两栖演奏》讲座综述

发布时间:2024-05-17浏览次数:12


20245151200在上海音乐学院美育楼举办了《碗碗腔月琴的两栖演奏》专题讲座,主讲人为国家二级演奏员史琛。她曾携带月琴拜访各地的月琴演奏家以及制琴师,致力于传承碗碗腔的月琴演奏与乐器优化。此次讲座结合了史老师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经验,通过碗碗腔背景、月琴、月琴演奏家及月琴现状四个章节,为观众展现了碗碗腔月琴独特的演奏技法和声韵之美,令更多人得以深入了解这一表演艺术。


 第一章为碗碗腔背景。碗碗腔是陕西地区主要的戏曲剧种之一,又称“灯碗腔”、“阮儿腔”,因小铜碗主奏击节和皮影灯碗而得名。作为板腔体结构,碗碗腔唱词通俗典雅,音乐悠扬轻盈,音律细腻婉转,声韵严谨,唱腔特点是真假声混用,多用“虚词假声腔”。近现代,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该剧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创作改编了许多优秀剧目,增强了碗碗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史老师播放了碗碗腔的皮影戏剧目《借水》和《十王庙》片段,为观众展示碗碗腔演出的台前幕后,强调了碗碗腔与皮影戏之间的关系。随后,史老师又通过两段视频将碗碗腔和近几年出镜率比较高的老腔进行对比区分,让现场观众真实的感受到碗碗腔的细腻典雅与老腔阳刚雄浑的不同艺术魅力。

接下来,史老师展示了碗碗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月琴、硬弦(二股弦)、铜碗及板胡,并结合排练演出的视频,为大家讲解四大件乐器之间在实际演奏中的默契配合。


 第二章重点将碗碗腔月琴的形制、音域及音阶排列、定弦方式、演奏方式以及特意排成的斜品进行了详细讲解。史老师拿出八角形月琴、数枚指帽及两种不同材质的拨片,一边演奏一边为大家一一展开演示。

 关于月琴的两栖演奏,史老师指出,可分为有品演奏和无品演奏两种,有品演奏与弹拨乐左手一致,技法与方式类似,操作相对容易。无品演奏是碗碗腔月琴最具魅力的表演方式,左手食指戴指帽轻浮于弦体表面,配以揉弦、滑奏等技巧进行包腔演奏。这一特色演奏方式迅速吸引了现场观众,其中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的柳琴、中阮演奏家张碧云老师踊跃上台参与实践,亲自戴指帽尝试无品演奏的音效。起初,张老师因食指初戴指帽,以弹拨乐的方式按弦,出现打品声音,经史老师讲解,张老师调整指帽按弦力度后,立即弹出虚按的滑奏音,并反复体验了四个手指虚按与实按的力度转换。她指出,弹拨乐器左手需按实按紧,而演奏碗碗腔月琴,食指与其他三个手指的力度截然相反,要在虚实之间灵活进行力度切换,同时还得靠听力控制食指虚按的音准。经过张老师和史老师的互动,现场观众对月琴的两栖演奏有了形象深刻的体悟。随后,史老师现场演奏了一段碗碗腔音乐,通过视听加深了大家对两栖演奏的感性体验。




  第三章史老师列举了多位月琴演奏大家,及为碗碗腔默默付出的民间艺术家、理论研究专家。以王铁牛老师和吕崇德老师为中心展开人物背后的故事,是他们对碗碗腔月琴几十年如一日的钟爱与坚守,才使这件乐器的生命得已延续,展现于大家眼前,对该乐器、该剧种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第四章史老师讲述了碗碗腔月琴当前的发展现状。如今,碗碗腔月琴的生存已岌岌可危,无以为继。史老师在冯少先老师的带领下、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顶力支持下、在当地制琴师夏均荣先生的指导下,历经多年努力,使月琴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专用琴弦;拨片得以改进;从琴头到琴身整体研制进行不断优化,月琴终于在当代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同时,史老师对多年关心帮助自己的老艺术家、学者、资深专家以及制琴师表示无尽的感谢!



邢媛老师由史琛老师的讲解和经历出发,呼吁学生们不要将视野局限在单一的乐器或是校园内,而应将民族音乐的种子埋在心中令其生根发芽,从而真切体悟到“音乐是活的”。最后,史琛老师对现场观众提出的有关品、乐谱等方面的疑问进行解答。《碗碗腔月琴的两栖演奏》这场声情并茂的讲座,使碗碗腔月琴这一古老的地方乐器能在上海音乐学院一座老洋房里奏响,留下历史性的印记,令现场观众深受感动,受益匪浅!


撰稿:黄晗婧

编辑:褚婉吟

审核:邢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