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展览|百年大同 (10)两代人的对话

发布时间:2020-05-08浏览次数:2260

在线展览|百年大同 10)两代人的对话



    回顾百年大同乐会,我们不仅仅重视历史资料与记忆,也关心大同乐会两代人的对话与接续。在“百年大同——暨纪念大同乐会成立百年”系列活动中,大同乐会成员的后人在研讨会上发表专题讲话、在音乐会上使用前辈们的乐器、演绎前辈流传的曲目,与前辈对话、向前人致敬。

本期在线展览聚焦“百年大同”纪念活动中两代人的对话。



上海明星电影公司为大同乐会演奏“东方大乐”拍摄纪录片时留影照片(1933.4



 “百年大同”活动上大同乐会后人合影(2019.9.20

  

【参会的大同后人、友人及学生名单 (以姓氏字母为序)

陈天乐之子 陈贵平、陈天放之子 陈善平、陈天放孙女 陈珏、程午嘉之子 程双管、程午嘉之子 程全归、程午嘉之孙 程久霖、程午嘉晚辈/同好陶艺、 戴尧天之子 戴 来、金祖礼之子 金元正、柳尧章之子 柳和埙、柳尧章孙女 柳韦、卫仲乐之子 卫祖光、汪昱庭之子 汪天伟、王巽之之子 王昌国、许如辉之女 许文霞、许光毅之子 许国屏、许光毅之子 许国庆、许光毅之子 许国昌、张仲翔之子 张又文、郑觐文孙女 郑世兴、郑觐文曾孙女 郑新

金祖礼学生 陈正生、金祖礼学生 戴树红、卫仲乐学生 袁孙翔、许光毅学生 陈春园 】

  

 

卫仲乐                            卫祖光(子)


卫祖光,1941年出生,曾担任中国民族管弦乐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仲乐艺术进修学校校长,上海江南丝竹协会理事、华东少儿民乐教育研究会理事。

卫祖光从小跟随父亲民族器乐演奏家卫仲乐学习箫、笛、二胡、琵琶、古琴等民族乐器,几十年的家庭熏陶和孜孜不倦的学习,其演奏讲究气质和气度,演奏风格豪放宽阔、刚柔相济,对民族器乐演奏颇有造诣。



音乐会视频:卫祖光用郑觐文制琴演奏琴曲《水仙》

视频:程久霖用“夜钟”琴演奏曲目《秋江夜泊》(程午嘉打谱)

https://v.qq.com/x/page/w0955wggok9.html

  

卫仲乐与入室弟子袁孙翔

袁孙翔,1934年出生,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曾任台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考入浙江歌舞团,师从卫仲乐、孙文明、郭鹰、曹正等大师,在浙江歌舞团的十四年间一直担任琵琶首席。1961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浙江分会,1991年加入中国音协琵琶研究会,19925月加入上海琵琶学会。



程午嘉与儿子程全归


程全归,广东音乐家协会会员,七岁随家父程午嘉先生学琴,二胡,箫、笛子、自幼苦练童子功,耳濡目染,少年就跟随父亲上海苏南地区演出宣传改良乐器。195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邝宇忠老师。1963年后在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任独奏演员,1975年随北京艺术团访问日本,1978年随广州艺术团出访东南亚五国。此后曾在星海音乐学院任教。



程午嘉                           程久霖(孙)


程久霖,自幼受家庭熏陶,六岁随祖父学习琵琶、月琶等乐器,深得祖父琴技之深邃。后经喻引娣老师指教,且拜“古琴艺术•梅庵琴派”国家级传承人刘善教老师学习古琴,传承了梅庵古琴的传统技艺。现为梅庵派第四代传承人、中国琴会理事、稼轩琴坊琴家、广州梦溪梅庵派古琴艺术传习所主持。





陈天乐                          陈贵平(子)


陈贵平,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民族乐团琵琶、中阮演奏家,出生于音乐世 家。 自幼随父陈天乐及兄长陈致平、陈安平学习琵琶演奏。后随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育家李光华教授学习琵琶演奏,作为文化使者出访世界各地。



陈贵平演奏视频详见上一期百年大同在线展览琵琶专题。



金祖礼



戴树红 (金祖礼学生)


    戴树红,号箫吟、琴痴,洞箫演奏家,原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竹笛副教授,现任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顾问,今虞琴社社长,上海市非遗传承人。

    1950年代就读上音期间,师从国乐前辈金祖礼学习江南丝竹及昆曲道腔音 乐。后入今虞琴社,在广陵派泰斗张子谦、洞箫大王孙裕德等名家的熏陶下, 对琴箫雅韵兴趣渐浓。



陈正生(金祖礼学生)

    陈正生,195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向金祖礼、陆春龄学笛。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音律学、音乐声学、音乐史和箫笛研究。音乐声学、音乐史和箫笛研究。在市级以上及台湾音乐杂志发表论文近200篇。



音乐会视频:戴树红用金祖礼传九节萧演奏《银箫引》

陈正生用卫仲乐传箫演奏《妆台秋思》

https://v.qq.com/x/page/k09552y18je.html



演奏之前,戴树红先生说道:“金祖礼这首洞箫独奏曲《银箫引》实际上没有来得及流传下来,我当时抄了这个谱子,金祖礼先生九十大寿时,我吹了这首曲子,当时我说‘我吹这首曲子是作为一个老学生向老师交一份迟交的作业’。今天我吹这首曲子的意义是让大家知道,金祖礼先生也有这样一首洞箫独奏曲《银箫引》。”



许光毅                               许国屏(子)


    许国屏,1940年出生,九岁师从著名笛子大师陆春龄学习笛子,曾任中华笛文化研究所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家协会笛子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许光毅与学生陈春园                 陈春园(学生)


陈春园,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民乐系副主任。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上海音协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视频:陈春园使用许光毅80年代教学用琴演奏《病中吟》




 “百年大同”从前期筹备到正式活动专题展览、研讨会、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众多大同乐会成员后人、学者的支持。许多大同乐会成员的后人到场参与研讨活动。



许如辉之女许文霞在此次“百年大同”研讨会上发表了专题演讲。作为许如辉音乐基金会的创始人,她积极筹备“许如辉百年音乐会”等等纪念活动。同时,她根据许如辉大量手稿和民国档案,参阅抗战重庆时期的中央日报、新华日报、重庆文化史等资料、拜访众多健在的当事人,撰写了《大同乐会在重庆——从郑觐文到郑玉荪许如辉》等等论文与专著。



金祖礼的学生陈正生也发表了《我关注“大同”之缘由》的演讲。陈正生于195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向金祖礼、陆春龄学笛。因有与卫仲乐、柳尧章、金祖礼、许光毅诸位先生接触、学习的经历,又掌握《申报》刊载的大同乐会全部报道,他先后撰写了《大同乐会郑觐文主制乐器评介》 (与沈正国合著)、《郑觐文集》和《乐海求索——陈正生音乐文集》等等文章。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大同乐会成员的后人在会上讲述祖辈的往事,展示前辈使用的乐器及文献、乐谱资料,让我们对大同乐会的历史贡献与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郑觐文孙女 郑世兴



汪昱庭之子 汪天伟

金祖礼之子 金元正

王巽之之子 王昌国



张仲翔之子 张又文




 “大同乐会”历经百年,从资料的散装纸到典藏本,从家中私藏到博物馆展览收藏,从后人脑海中的记忆到一部部口述史的梳理。这些来自百年前的厚礼,记录着前辈们变革的努力,见证着一代代后辈、学生的成长,也期盼着后人与学者的责任与担当。

由于目前资料的限制,此次展览是对“大同乐会”阶段性的整理,是研究“大同”的起点。我们期待着更多研究者的加入,共同参与“大同”新百年的研究。







注:第一二个视频由于文件太大,我们将提供链接的形式,给您带来了不便,敬请谅解,谢谢。


文中所有资料版权归“百年大同”纪念活动主办方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主办: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仪式音乐中心
素材提供:“百年大同”会议组
展览总策划:史寅
学术指导:萧梅
展陈统筹:梁媛
本期撰稿:熊曼谕
本期编辑:褚婉吟
审稿: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