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康“锯琴”演奏暨捐赠仪式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2-05-22浏览次数:16642

   

神奇魔锯”——陈志康锯琴演奏暨捐赠仪式与516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小音乐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东方乐器博物馆主办,是20125·1820界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之一。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蔡桂其、副院长杨燕迪、科研处处长肖教授、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史寅、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分会锯琴协会会长、副会长等出席了捐赠仪式。

          

 

仪式由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史寅主持。首先由84岁高龄的陈志康先生介绍中国锯琴的改良过程及其与国外锯琴的区别,并进行了师范演奏,陈老的介绍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演奏中更是不见84岁高龄老人的影子,对音高、音准、节奏的把握及音乐的表现力,似常年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奏家一般,娓娓道来舒伯特的《小夜曲》,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其弟子、儿子,锯琴演奏家陈黎明先生介绍了中国锯琴在美国的推广情况,继而父子同台合奏了一曲《雪绒花》。据陈黎明现实介绍,锯琴的音色既像口哨,又像花腔女高音,并独奏了一首女高音独唱曲《我爱你,中国》。最后,由我院杨燕迪副院长代表我院接受了陈志康先生捐赠的锯琴及相关资料,并表达了上海音乐学院的真诚谢意。仪式结束后,两位演奏家还对我院作曲系、民乐系的几位学生进行了锯琴演奏的教学指导。
                 

锯琴最早由国外传入中国的,三百多年前国外已有人发现伐木的手工钢锯可用做乐器,传说在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一个伐木工人在休息时用木棒对钢锯不同部位敲打时,可以听到不同的音响,出于好奇,他用小提琴的弓在锯背上推位,发现类似的琴音。另有一种传说是在法国的一位伐木工人,用烟斗在钢锯上敲烟灰时,发现有奇妙的音响,这位业余的小提琴爱好者灵机一动,用小提琴弓在钢锯无齿边上缓缓拉动,在钢锯被弯成“S”形时,居然发出音声。后来经过人们不断的研究、试验,早期的锯琴终于诞生。

                   
    
陈志康先生被称为中国锯王,是中国第一位设计、改进、研制中国锯琴的开拓者。他研制的锯琴增加了护振板、增音器和支持带,大大拓宽了音域,增强了锯琴的表现力。陈志康接触锯琴没有专门的老师,都是在自娱自乐中琢磨出来的。陈志康持之以恒的演奏这门绝妙的乐器,把玩出被称之为世界奇艺的高难绝技,并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奖,入选2010“共和国功勋人物、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

         
   
陈志康先生研制的锯琴于1992331荣获中国专利局专利(专利号:882117394)。陈志康之子陈黎明先生是他的第一个学生,因其出色的演奏,于1995年获得美国音乐家协会颁发的特殊人才奖。2000陈志康先生赴美国纽约作推广教学,目前父子俩齐心把锯琴演奏推向规范化。